德毅月观点(2025年1月)

2024年12月大盘先扬后抑,最终以小阳线收官。回顾2024年的A股走势,可谓是跌宕起伏。年初杠杆量化基金集中平仓导致市场快速下跌,随后国家队提供流动性支持引发市场反弹。年中开始政策面发生微妙变化,高层对股市的定位传闻令市场忧心忡忡,加之经济数据的恶化,市场的情绪极度悲观,指数持续阴跌。所幸,政策面终于在9月底迎来转机,随着央行行长表态真金白银支持股市,金融行业被重新定义为“国之重器”,股市在国庆前后迎来井喷行情,增量资金纷纷入市。虽然国庆后指数冲高回落,但市场已被充分激活,各种题材表现活跃。

展望2025年,我们战略上仍维持牛市的看法。2025年开始,“新国九条”将会正式实施,该政策有助于显著改善股市的供需关系。多年来,尽管GDP逐年增长,但股指始终围绕3000点中枢大幅震荡。根源就在于供需失衡,新股IPO、再融资和大小非减持等每年从市场抽离的资金远超市场增量资金,导致股市长期处于资金短缺的状态。但自“新国九条”出台后,我们可以看到新股IPO和再融资规模已经锐减,大股东的减持也受到强约束,加之上市公司的回购和分红规模不断增长,所以未来A股有望实现自我造血。此外,从资金端来看,2024年国内资金有明显流入股市的趋势,特别是国家队大幅增持ETF。据统计,截至2024年12月底,全市场ETF总规模达到3.78万亿,同比增长超过1.5万亿。展望未来,社保、养老金等国字号资金继续增持权益类资产的可能性很大,这将有力托举市场,预计指数的中枢点位将会不断抬升。

政策扶持与供需关系的改变让市场具备重新走强的基础,但市场能否持续上涨还需要基本面的支持,一个持续快速成长的产业是市场上涨的主要动力。2006-2007年大牛市的地产和资源股,2013-2015年大牛市的互联网+,2019-2021年的主流赛道新能源,无一不是当年拉动经济增长的核心引擎,也成为股市上涨的中坚力量。如今,随着Open AI产品的不断迭代升级,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已势不可挡,国内豆包、KIMI等AI应用的功能也在飞速提升,人工智能正在深度改变人们的工作和生活。本轮科技革命,美国先行,但中国公司随着投入加大、技术跟进速度加快,在产品应用推广上的优势也将逐步显现。此外,政策面高层已正式提出人工智能+的发展规划,这无疑将加速行业的发展,所以,AI将有望取代新能源,成为新的成长性赛道。

但与此同时,我们要意识到本轮牛市的上涨可能没有以往牛市那么顺畅,呈现出来的很可能是一波又一波的脉冲式上涨,其主要原因在于:首先,由于对未来经济看不清,投资人对股市的长远信心不足,在投资行为上会有明显的短炒倾向;其次,当下中国经济发展已严重依赖于政策,股市作为经济的晴雨表更是如此。2024年的两次脉冲式上涨都与政策相关。而政策并非持续出台,一旦政策的窗口期关闭,市场的脉冲式行情便可能告一段落;再者,短视频的飞速传播,大幅压缩了信息不对称的时间差。政策解读、热点梳理、个股分析等信息,通过抖音、视频号等工具,瞬间传遍股市参与者。信息接收的集中性,极易引发交易行为趋同性,加上量化交易的推波助澜,加剧了市场的暴涨暴跌。

从市场风险来看,2025年比较大的不确定在于宽松政策的兑现程度和中美关系。2024年是政策吹风比较多的一年,2025年是“双宽松”政策开始正式实施的一年,倘若届时政策兑现的力度不及预期,那市场的负反馈可能会比较大。中美关系是另一个大的不确定性。这是个老生常谈的问题,过去几年市场已经比较充分交易了这种预期,但今年美国新总统上台后,不确定性再度攀升。

所以,2025年,操作上的重中之重在于“节奏”。在没有政策或科技创新刺激的“垃圾时间”内,我们要尽量降低仓位、减少操作;一旦市场出现超预期的政策或者科技创新刺激,需要第一时间加大仓位,做到“静若处子,动若脱兔”,这一点比以前任何时候都重要。

投资方向上,全球产业逻辑清晰的AI产业链依然是全年重点,国产算力、AI应用终端如智能眼镜、机器人等是细分重点;其次,政策刺激可能超预期的消费股可能会有阶段性脉冲机会;第三,受益中美长期对抗的自主可控,如半导体等。

请将个人简历发送至zhangle@dyasset.com;公司完成简历筛选后2个工作日内通知面试;录取后完成实习;实习结束后通过考核留用为正式员工。